發布時間:2020-05-15 點擊數:0
倉庫貨架的合理規劃,倉庫貨物數據的合理登記和貨物擺放整潔,對貨架上的商品進行合理設置編號對號入座,并保持進出的貨物登記記錄。
根據貨品的物流動性合理分配貨位,重新規劃、調整倉庫貨位,可以實現提升作業效率、提升用戶服務水平的經營目標。
為了保證效果,在調整貨位之前,有幾項準備工作需要分步實施。包括:選擇貨位規劃策略、明確貨位規劃目標、數據收集和貨位規劃需求分析工作。
1.數據收集
明確規劃目標后,選擇和收集規劃分析數據是第二項工作。規劃目標決定了應該收集數據的內容。數據應該包括貨位特性資料、貨品需求資料和產品文件。
以下是數據分析可能用到的一些基礎性數據:貨位身份信息、貨位類型(如儲存貨位或揀貨位)、儲運設備類型(如托盤、通廊式貨架、平面堆放方式等)、揀貨設備類型(如托盤流力貨架、紙箱流力貨、貨位深度、貨位承載能力。
2.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的目的是確定每種貨品的揀貨和補貨屬性。需求分析的第一步是分析每種貨品的發貨數量和揀貨方法。分析方法是,將每個訂單的行項分解為整盤揀貨、整箱揀貨、和拆零揀貨類別。進而,將所有SKU進行ABC分類,A類貨品周轉率較高、C類貨品周轉率較低。通常,A類貨品只占總貨品SKU分布的10~20%,而恰恰是這小部分規格的貨品占到總發貨行項數量的70~90%。
接下來的工作是為不同貨品定義合適的揀貨設備。首先,利用上文提到的數據分析資料計算出每種貨品的單元化補貨量、確定貨品周轉率。再接下來,需要統計每種商品的受訂次數,確定貨品的"動 碰數"。貨品的日/周/月受訂次數是決定具體揀貨位置選擇的依據--具有較高"動碰頻率"的貨品應該對應適合高頻次揀貨的貨位。
3.明確目標
效果性目標通常以貨位調整后的作業效率改善指標來定義。效率改善指標通常包括縮短行走距離、減少補貨工作量、 平衡操作者工作量、提高揀貨效率等。限制性因素指貨位規劃與調整中必須考慮的事項,通常滿足這些限制性因素要以損失倉庫作業效率為代價,這些因素包括,貨品重量、貨位大小、揀貨準確率要求和物流中心用戶端的作業效率保障等。
效果性目標通常以貨位調整后的作業效率改善指標來定義。一旦明確了上述目標,應該將其進行優先性排序。舉個例子,貨位規劃與調整的基本原則是按照貨品的物流動性確定該貨品貨位與收貨區/發貨區的遠近位置。如果不考慮諸如貨位能 力、貨品重量、分類存放要求和貨品尺寸等因素,雖然通過減少行走距離可以贏得相當的作業效率,但同時也可能帶來搬運路徑阻塞、貨品破損、補貨量大和作業安全性差等不良后果。
亞大貨架提供專業的物流設計人員上門設計的服務,會結合客戶的實際需求,從安全、合理、經濟的角度設計倉庫貨架的方案。